2013年9月4日 星期三

「豆」留上海

上海的夏天是由豆子揭開序幕的。喝完滿滿春筍的醃篤鮮,春天留下最後一抹嬌俏的嫩綠給豌豆和蠶豆。不消說,豌豆的脆嫩自是怎麼吃都不會錯的:愛清淡的只用油清炒後灑點鹽巴;要來點重口味的用切片的臘肉或鹹肉加點青蒜炒下去可以多扒兩口飯。

蠶豆在台灣菜市場上並不太普遍,是氣候不適合還是不被台灣人喜歡呢?若是後者就太可惜了,蠶豆的氣味特殊,同時有豆子的香氣又有澱粉般的口感,我自己倒是蠻欣賞呢。蠶豆的季節性特別強,出現在鋪子上的時間最多就一個多月吧,偶爾突然想到要吃興匆匆地跑去買才發現就在那一轉眼,已經下台一鞠躬,明年請早。炒蠶豆會多用點水,有高湯更好,吃蠶豆就是要吃它的鮮味,還有一股臭香臭香的氣味,簡單用高湯用點鹽吊味就行了,起鍋前灑上切細的蔥花一拌即可,這是上海人的吃法。自己又多想出一種吃法,即是與筍丁雪裡紅甚至豆干丁同炒,鹽巴或許一咪咪醬油(多了就顏色不好看了)調味,口感有脆有軟;味道有點鹹香帶辣;色澤有綠有白有褐色,看在眼裡好美,吃在嘴裡更美。

夏意漸濃之後,也就到了各類豆莢的大豐收季,市場裡一婁婁豇豆、龍豆、四季豆、扁豆......等等,還有許多不認得也沒吃過的豆跟我招手。逐漸走到夏末,毛豆多起來,價錢也就漸漸便宜了,這時候通常得把握時機買上幾斤剝好的毛豆仁,回家後立刻放進冷凍庫保存,接下來的秋冬就得靠這些庫存度過了。

特別愛毛豆不是沒有原因的,吃法多樣化,放進任何菜色都搭,小清新的嫩綠色總是可以在菜餚配色上畫龍點睛。帶莢的毛豆的經典吃法是幾乎人人都煮得出的一道小菜,熱水川燙至八九分熟,撈起後趁熱灑上大量的鹽和胡椒拌勻,夏天的啤酒就靠這一味搭配才順口。

嫩雞柳切小丁醃過和毛豆仁同炒,千萬別用醬油調味,這一道就吃它白綠搭配的顏色,有那麼點陽春白雪的文青做作感。

上海菜或是杭州菜裡有個青豆泥,猜是用毛豆做的。煮熟的豆子打碎以高湯調味勾芡煮成糊狀,上桌前淋上一點鮮奶油,吃起來甜甜鹹鹹,很奇妙的味道,愛的人很愛,我則是嘗過即可。

放進咖哩、炒酸菜、炒絲瓜、煮湯......這下不好,我還得趕去多買幾斤毛豆才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